2016年9月上海家具展上有專門的辦公椅展館,其中多是打著“人體工程學”旗號的產品。辦公椅鱗次櫛比,但是親自坐上去體驗的感覺并不妙,只有放松狀態下比較舒服,但是辦公時身體處于前傾狀態,而展館中的椅子沒有一款能夠滿足前傾狀態坐姿舒適度需求。
二、市場“人體工程學”辦公椅存在的問題
國內市場上“人體工程學”辦公椅發展比較晚,且開發程度較低。早期的人體工程學辦公椅開發只是在座椅的功能尺寸上下功夫,即座椅的高度、坐面的深度和寬度、椅背的高度等。隨著現代人辦公內容的增加與工作任務的繁重,各種各種職業疾病年輕化,諸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等,以及白領過勞死的報道屢見新聞,人們對于辦公椅舒適度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純的功能尺寸的研究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于健康辦公的要求。相比較于舒適而言,消費者更加需求的是辦公的健康。三、辦公椅的設計應該更加關注坐姿行為
人體工程學辦公椅的設計經歷了從“人被動設計椅子”到“椅子主動適應人”的發展變化,但是辦公椅的設計者出發點都是從椅子本身的設計,而不是使用者。簡言之,辦公椅設計的出發點應該是使用者,即能夠讓使用者保持一種健康的坐姿,而椅子是實現健康坐姿的載體。也就是說,符合現代辦公人員需求的辦公椅設計出發點或者說設計的核心思想應該是“設計一種健康的坐姿”,單純的功能尺寸設計的時代早已過去,而且功能尺寸、材質等方面的設計已經相當成熟,而健康坐姿的設計相對欠缺。
四、如何選擇舒適的辦公椅
走進辦公家具賣場,導購幾乎都會以“人體工程學”為賣點來推薦產品,但是真正問及“人體工程學與辦公椅的關系”時往往含糊其辭,消費者對于“人體工程學”的認識大都只停留在功能尺寸的認知上。誠然,功能尺寸是最基本的人體工程學方面的研究,但是關于使用者舒適度的因素卻不僅僅如此。座椅的材質、形狀、顏色等都會影響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情況。目前辦公椅的材質多是真皮、PU皮、網面、海綿等,不同的材質人體使用的感覺不同,主要表現為接觸面的溫度、柔軟度和透氣性。消費者應根據使用場景、人員和使用季節綜合判斷,選擇自己需要的材質、顏色、靠背的高低等。
除此基礎的影響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要實際體驗一把,這種體驗不是以休閑姿勢體驗,而是應該以實際使用場景下的姿勢進行體驗,比如閱讀、伏案寫作、使用電腦等。體驗的時間盡量長一點,尤其是注意腰背部的舒適感。